何德來,1904年出生於新竹州苗栗地區的貧困農家,幼年時被迫與親生父母分離,成為新竹大地主的養子。1912年9歲時德來剪去長辮,獨自到東京就讀小學,畢業之後返臺進入臺中第一中學校,開始在學校宿舍內畫油畫。1924年再度赴日,決心學習美術,經過重重努力,1927年以榜首考入東京美術學校西洋畫科,並於日本近代西洋畫家和田英作門下學習。在校期間,與同樣東京美術學校出身的廖繼春、陳澄波、顏水龍等人組成「赤陽洋畫會」,後又加入「赤陽洋畫會」與「七星畫壇」合併的赤島社。
1932年畢業後,偕同新婚妻子秀子女士回到新竹居住,除了設立畫室指導學生,亦與李澤藩、谷喜一、有川武夫等人成立「新竹美術研究會」,致力於推動新竹美術的發展。1934年底因治療胃疾、研究進修等因素,決定回東京居住。
1947年起,何德來以日本在野美術團體「新構造社」會員身分,持續開展繪畫藝術道路,除了1956年回臺舉辦個展外,直到1986年過世為止,未再踏上故土;但終其一生,並未歸化日籍。
何德來個性淡泊安靜、正直而純真,藉由愛妻以及至親般的姪子於精神與經濟上支持,得以堅持一生不輟的藝術探索。1994年,後代家屬的重要捐贈,讓何德來的藝術創作與臺灣美術重新連結。
8月14日,誕生於臺灣新竹州苗栗郡淡文湖(今苗栗縣造橋鄉談文村),生父名何水。
過繼為同宗新竹地主何宅五之養子,改名何鏡章。
9歲赴日留學,先入東京錦華小學校,3個月後轉入東京牛込山吹小學校就讀。畢業之後回臺,改回本名何德來。
1910年代 幼年時期的木邑秀子(何德來之妻何秀子)
4月,入學臺灣公立臺中高等普通學校(1915年創立時初名「臺灣公立臺中中學校」,1919年改稱「臺灣公立臺中高等普通學校」,1922年又改名「臺中州立臺中第一中學」,今臺中一中),至1924年3月為止,就學4年;期間開始於學校宿舍內畫油畫。
據聞日本關東大地震時,在東京結識木邑鎌二郎一家。
赴東京準備東京美術學校入學考試,兩度應試皆以落榜收場;期間於川端畫學校學習繪畫。
10月,入學日本美術學校第二部繪畫科二年級, 繼續準備投考東京美術學校。
4月,考進國立東京美術學校西畫科(今東京藝術大學油畫科)就讀。 9月,與廖繼春、陳澄波、顏水龍、張舜卿、范洪甲等組成「赤陽洋畫會」,展於臺南公會堂。
8月,於新竹公會堂舉辦「何德來展」。 9月,參加七星畫壇第三回展於臺北博物館(今國立臺灣博物館)。
於西畫科就學期間,追隨和田英作習畫。由「赤陽洋畫會」與「七星畫壇」合併的赤島社第一回洋畫展於臺北博物館,成員包括范洪甲、陳澄波、陳英聲、陳承潘、陳植棋、陳清汾、張秋海、廖繼春、郭柏川、何德來、楊三郎、藍蔭鼎、倪蔣懷、陳慧坤。
10月,與木邑鎌二郎的長女木邑秀子結婚。
3月24日,自東京美術學校西畫科畢業。 6月,偕新婚妻子秀子返臺;於新竹市北門33-17成立畫室。
主導創立「新竹美術研究會」,致力於推展油畫風氣及發展。
1月,新竹美術研究會創立週年紀念展在新竹公會堂舉行;6月、10月亦在新竹公會堂舉辦展覽會。 11月11日,於新竹公會堂舉行「何德來送別展」;翌日,偕妻返回東京。
11月,因胃腸疾病住院治療至隔年3月。
透過「新構造社」會員改井德寬之介紹,首度參加第16屆新構造社畫展的展出。
3月,因腸胃痼疾惡化,於赤坂前田外科病院接受手術。 8月,任職「日產土木株式會社」,擔任庶務社長秘書至1948年6月。
以會員身分參加第19屆新構造社展,展出〈月〉一作。之後,每年都有作品參展。
去國近20餘載,7月底返臺。 8月,於臺北中山堂舉辦個展,展出早期至近期的代表作20餘件。
新構造社社長三村英一去世。何德來被推舉成為新構造社的營運委員兼任作品審查委員。直至辭世前,皆積極參與新構造社活動,致力於該社的發展,每年也都有作品參與展出。
由「飛鳥會」主辦於新橋飛鳥畫廊、銀座松崎畫廊及日本橋柳屋畫廊等舉行作品發表會;之後每年皆舉辦類似發表會以提攜後進。
以〈蜘蛛〉、〈突風〉、〈百合〉參展第二屆東京國際版畫雙年展;於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、大阪市立美術館先後展出。
當選日本美術家連盟候補委員,直到1971年連續8年當選候補委員。
4月,於目黑厚生中央醫院接受直腸外科手術。
由何德來作詞,小山光男作曲,完成「新構造社」社歌。
11月,秀子因發燒而入目黑厚生中央病院住院治療。
4月,秀子病情好轉返家療養。 6月,秀子再度入東京齒科醫大病院檢查,始得知罹患上顎癌。
8月,秀子病情惡化再度入院, 何德來每日留宿醫院,親自照護。
1月,秀子過世。 秀子為日本邦樂大師宮城道雄門生,何德來以箏曲家的身分主持由秀子創立的「新竹會」。
發行個人詩歌集《吾之道(私の道)》, 紀念秀子逝世一週年。
創立「佳德會」,於涉谷畫廊及西新宿畫廊舉辦第一屆展覽,直至辭世,每年都定期舉辦公開展覽,以促進會員間的美術研究,及提攜後進為努力目標。
參展由西新宿主辦之「第一屆七濤會展」(該會係由畢業於1932年東京美術學校西畫科的同級生組成)。之後,何氏每年都有作品參展。
舉辦第21屆飛鳥會會展;之後此展即告中止。
獲頒第一屆「林維源先生紀念定靜文化藝術賞」獎項。
早春,右眼開始出現異常狀況,就近前往住處附近的眼科醫院治療,未見起色。
日本東京富士美術館收藏何德來5件作品∶〈常春〉、〈美麗之宵〉、〈生與死〉、〈月〉及〈富士〉。「佳德會」畫展於新宿畫廊展出期間,因心臟疾病入院治療。 6月,接受右眼白內障切除手術。右眼出現青光眼現象。
第57屆「新構造社」展覽期間,因左眼產生白內障而住院手術治療。但右眼的青光眼症狀則因中斷治療而於入夏之後,幾近失明。
2月1日,清晨6時頃,因心臟宿疾發作,猝逝於目黑宅中。享年82歲。 為紀念何氏畢生擔任營運委員之貢獻,「新構造社」於第58屆展中,創設「何賞」獎項以激勵後進,並紀念何氏的功績(該社另設有三村賞、岡田賞、本目賞等,以紀念對該社有貢獻之會員)。
何德來侄子藤田騰鯨(何騰鯨)捐贈臺北市立美術館百餘件何氏作品。 12月,臺北市立美術館舉辦「何德來九十紀念展」。
7月,臺北市立美術館舉辦「何德來捐贈作品展」。
6月,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「異鄉與故鄉的對話-台灣旅日前輩畫家何德來紀念畫展」。詩集《私の道》中文版《我的路:何德來詩歌集》出版,陳千武翻譯。
6月,臺灣創價學會舉辦「望鄉隔水-何德來紀念畫展」於新竹藝文中心、臺北至善藝文中心展出。
11月,臺北市立美術館出版《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專冊IV何德來》。
2月,臺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舉辦臺灣前輩畫家回顧展-「逝世33周年 何德來的愛與死」於臺灣文化中心。
12月,新竹市文化局、新構造社合辦「何德來與日本美術團體—新構造社」於新竹市文化局竹軒、梅苑及琉璃畫廊展出。
7月,臺北市立美術館舉辦「吾之道:何德來回顧展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