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這份手稿是何德來為出版《私の道》短歌集(1974年於東京出版,非賣品,家屬收藏)而做的準備。1924年,21歲的何德來離鄉背井,在東京備考東京美術學校入學試。考試的壓力與徘徊人生路口的不確定,讓他有感而發,寫出第一首日文短歌。和歌,是相對於漢詩的日本獨有的古典韻文。短歌是和歌的一種形式,與長歌相對應。隨著時代演變,尤其近代明治改革以來的新體,人們往往直接稱之為短歌,不叫和歌。這種體裁,格律簡單,篇幅短小,特別適合捕捉當下的心境,同時也富於音樂性。此後,以短歌和散文詩記錄見聞,抒發心緒,逐漸成為畫家繪畫之餘的另一種創作。
在日後的藝術生涯裡,何德來會以詩歌做為創作元素,融入繪畫、書法當中。他也在新構造社的出版品上發表短歌,但並沒有結集出版的念頭。直到1973年1月27日夫人何秀子(1906-1973)因病逝世,何德來哀傷難解,才決心整理舊稿,從畢生創作的數千首短歌中選出622首,謄寫在稿紙上,精心排序,標記插圖,猶如書籍出版前的落版單。透過整理的過程,何德來重溫了夫妻結縭四十餘年共同生活的軌跡,決定採用《豆腐》、《日月無常》、《無》等懷念妻子的畫作與書法作品作為該書的插圖。同時,他也重拾成長記憶,回顧一生的重大事件,使得《私の道》成為一部類自傳的文學作品集。